系部首页 系部概况 开设专业 师资力量 系部动态 学院官网 联系我们
 

 

《艺术概论》课程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及解决途径

数字传媒系教师:石莹莹

2021-03-05

  《艺术概论》课程以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,涉及哲学、心理学、美学和社会学等知识,系统论述艺术的起源、本质、特征、功能、种类、创作、作品、鉴赏等等,并综合研究和揭示各类艺术现象共同的普遍规律、基本原理和概念。所涉及的艺术学科包括绘画、音乐、影视、舞蹈、戏剧、文学等都属于它的研究范围。《艺术概论》对多数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生涯来说,是一门具有特殊地位和意义的课程,因为它是专升本的必考科目,也是高校艺术类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。

  然而,这种理论课程相对于专业课程比较枯燥,理论不能像技能那样可以立竿见影地看到实效,大部分同学无法立即体会到理论课对于整体素质的提高的重要作用,而导致了学生对此课程的忽略。即便是在专升本这一特殊的班级群体来说,想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需要经过细致的调研与分析研究,才能找到解决途径。

  一、“小题目”训练法

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“填鸭式”讲授形式,可以将课程内容分配成小题目、小团队,让学生有选择地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主动探究,将比较容易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。如在学习“艺术形态”这一章时,将本章内容分解成几个部分,艺术分类的方法由老师作讲解、诠释和引导,艺术种类这部分内容设置成5个小题目:①实用艺术(建筑、园林、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);②造型艺术(绘画、雕塑、摄影、书法);③表情艺术(音乐、舞蹈);④综合艺术(戏剧、戏曲、电影艺术、电视艺术);⑤语言艺术(诗歌、散文、小说)。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题,分成五个小组,每组5~8人以合作的形式完成,首先通过查找资料对艺术种类进行整理,并在规定时间以课件的形式将理论阐释清楚,并以实际的艺术创作或艺术流派为例进行专题探索,最后,各小组针对艺术种类展开讨论,通过探讨老师对这一问题做最后的归纳,使同学们对艺术形态有较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,并形成一定的自主及团队合作能力,这样便会加深学生对一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。

  二、“个案”训练法

  艺术家及其艺术创作这节的教学中,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艺术家及艺术创作的原动力,让学生对其熟悉的、仰慕的、感兴趣的艺术家及其作品通过资料查阅、视频观看、专题节目等途径了解艺术家的人生经历、学识、结构、人生阅历、艺术观念、创作作品、生存环境等对其艺术创作及其风格的影响,并对其艺术作品通过研究、分析来感受和学习艺术家们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娴熟的创作技巧。最后让同学们就个人感兴趣的艺术家和创作作品进行汇报、交流、讨论,使同学们拥有更大的信息量,扩大知识面。

  三、“引导”训练法

  比如在讲授“艺术欣赏”、“艺术批评”这一章节内容时,首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概念:

  艺术欣赏(艺术欣赏是对艺术作品的接受,这种接受不是被动的,而是主动的,包括了欣赏者的感知、体验、理解、想象、再创造等心理活动。它是对艺术作品中的美的一种发现,又是欣赏者的一种再创造);

  艺术批评(指艺术批评家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,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和批评标准,对艺术现象所作的科学分析和评价。艺术批评的对象包括一切艺术现象,诸如艺术作品、艺术运动、艺术思潮、艺术流派、艺术风格、艺术家的创作以及艺术批评本身等)。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有着密切的关系,艺术欣赏是艺术批评的基础,艺术批评是艺术欣赏的升华和发展。在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章节中带领、引导学生了解、接触大量的艺术创作,通过信息、资料、视频、音乐、灯光等引导,让学生首先了解每一个创作作品是十分复杂、艰巨的精神劳动,它要求艺术家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、深厚的生活积累、丰富的审美经验、出众的艺术才能和娴熟的艺术技巧。引导学生对作品积极、主动的关注,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,在讨论作品之前首先通过大量的资料查阅了解创作者的创作背景、思想、生活积累、性格气质、艺术修养等。熟悉创作作品并讨论之后通过艺术欣赏家批评家相关资料、视频的渗透,试着对某一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欣赏与批评(比如梵高的名画《向日葵》、《星夜》、《自画像》以及中国当代艺术家罗中立、吴冠中、陈丹青、王劲松等的作品)。

  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形式来正确的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,分辨作品的好坏,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,接受其中有益的影响,消除其中有害的影响,让学生最终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更深一层,提高欣赏和鉴别能力。

  总的来说,我们在教学中应当认真探寻教学改革的方法,教学中要联系实际,使理论具体化、实用化、生活化,并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,让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,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,为将来的升学之路和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 
 
网站版权所有:晓华工作室 138366449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