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生奖励政策
招生章程
招生简章
毕业生跟踪
新生导航
联系方式
 
 
 
 

青年书法家陈绍禹

 

2019-04-14 来源:佳木斯新闻网 记者:沈艳玲

 

  初识绍禹,便被他身上的沉静之气所打动。
绍禹话不多,声不高,语不快,与喜将自己所知所学所感迅急倒出,以突显自己好像如山似海,急于求得别人夸赞的人不同,他内敛含蓄,却又绝对不会如杨柳般随风摇摆,没原则地应和他人,而是于沸沸扬扬中既不随便赞同,也不随便否定,仿佛心有磐石,不为外界所动,大有你走你的阳关道,我走我的独木桥互不打扰之境。绍禹会平静地认为你有你的选择,我有我的决定,走哪条路不重要,重要的是走自己选择认定的路,既我的路我选择我作主。
绍禹,姓陈,1980年生于大庆市肇源县的一个小山村。陈绍禹身上有种与其年龄不符,与奔跑时代不搭的气质——心之沉静,脑之清醒,神之淡定,让我奇之。
2010年就成为中国书协会员的陈绍禹,何以能于别人快速奔跑,急于求名,速求获利中如山中清泉一样心无旁骛地静静流淌?为找寻答案,与绍禹有了一次深入的交流。

 


▲(陈绍禹临王羲之信札《与谢万书》)

 

  生于农村,长于农村的陈绍禹家境虽不是特别贫困,但也只限于刚刚吃饱穿暖。干农活是少年时陈绍禹必须接受的一项“体育锻炼”,因为在农村就得会干农活,这是农村娃以后的一项生存本领,也是体谅大人帮助家人的最好方式。要想不以土地为生,就得另谋出路,可是在农村除了务农,还能有什么出路呢?
陈绍禹上小学时,为了不让人说看你写的字跟毛毛虫爬的似的,小小的他跟自己暗自较起劲。上世纪八十年代末,陈绍禹在小村庄能见到的只有《庞中华字帖》,于是反复描写,倒也写得有模有样。
上初中时,陈绍禹将自己写的字拿给镇政府秘书李津卫先生看,此人是老舅单位的同事,喜爱书法。在陈绍禹看来,这便是自己能接触到最有才的人了。“你写的字已经很像庞中华了,但也容易被束缚住,喜欢的话可以练练毛笔字,说不定以后也能成为一条出路……”说者是认真的,听者更是认真。
初中毕业,陈绍禹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重要选择,是像村里绝大多数同伴在地里刨食,还是另谋生路?陈绍禹想学写毛笔字,除了奶奶一人同意,其他家人都不支持:“学了,也没啥用,找不着工作,最后还得回农村种地,白花钱!”同样没文化的奶奶却觉得这也是条路,虽然不知道孙子能不能走通这条路,最坏的结果也就是白搭些钱,可那又能怎么样呢?没钱不行,但钱是人挣的……
在奶奶的力挺下,陈绍禹背起行囊,来到佳木斯的三江美术学院学习美术。“那时候,什么都不懂,一切都是冒蒙,以为美术里包括书法,误进误学,好在美术与书法有许多相通之处……”陈绍禹说。没想到的事,书法真成了陈绍禹谋生的手段,他边教边练,后来跟何昌贵老师学习书法,进步更是飞快。为了能有时间练习书法,陈绍禹宁可选择报酬少,但能有更多自主时间的学校工作。此时的陈绍禹发现自己真正地喜欢上了书法,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能吃上饭的技能。因为真心喜爱,所以甘为书法苦,愿为书法累,而这种别人眼中的苦累却能化为他心中的甘甜。

 

▲(陈绍禹在练习书法)

 

  苦练换来了收获。2005年,陈绍禹在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中获入围奖;2006年,他在黑龙江省年度精品展中获精品奖;2007年,入选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;2009年,其作品入展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,也是那一年,陈绍禹的隶书作品获全国第二届隶书艺术展暨《隶书创作论坛》提名奖……2010年,陈绍禹成为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。此时外人认为,陈绍禹的黄金期到来了,奖也获了,中国书协会员的名头也有了,若认干,自己办班赚钱对他便不是什么难事了。

 

▲(陈绍禹临诸葛亮《诫子书》)

 

  然而,在与外地书友进行书法交流时,曾经一度以为自己写得不错的陈绍禹发现了差距。这种差距是他没从井底跳上来前,永远看不到的。“其实,看到差距是件幸运的事,最起码前面有了标杆,为了缩小差距,我会去努力的……”陈绍禹说。但是当陈绍禹遇到周鸿图老师后,他陷入到前所未有的纠结中。
周鸿图,号敬斋,别署燕赵痴道人、羲孟学堂主人。199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书法专业(今中国美院),我国著名书法家,西泠书画院特聘画师。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,被国内外博物馆、美术馆以及艺术机构收藏。著有《名家解密书法经典-周鸿图解密阴符经》《书法技法宝典-怀仁集王圣教序》,编著《沈尹默临书系列》《沈尹默法书系列》,共计16本……正如周鸿图所讲:“我自己感到越是深入传统,越是感到前人所达到的境界对我还非常遥远。现在,如果我要在相类似的作品当中突出,那就必须还要对传统进行挖掘。不光是技巧,包括思想,而且要对书法史再有一点深的认识,因为前人的作品是有感而发,没有说是像现在有一个书法专业之后,做一件作品,要花很长时间去‘做’一件作品。这个‘做’作品和自然出作品,就是两种不同的层次。如果你有一定的积累,你能够很自然地出作品,而不是说我背地里写几张,然后挑一张拿出来,这就是区别。就说,能随手创作,能够随手达到一个相对比较高的水准……”而这也说到了陈绍禹的内心痛处,写书法不仅仅是摹与临,更需每一笔都要有出处,如果将书法作品比喻成树,如果没有根,这树怎么能具有无限的活力而枝繁叶茂地长成参天大树?创新的基础是传承,而传承的基础是要知道来路,也就是众人常说的知其然,知其所以然。
是继续要眼前的名利,还是沉下心来,回头寻根溯源?书法之根又该如何寻?与其一知半解,不若不寻!如果深挖细探,就需要放下现在的拥有,从一笔一划一点一横学起,其所花费时间至少是以十年为一个单位前往!
放下眼前,还是觅得根脉?这是个关于后半生怎么活的问题!在纠解与苦闷中,一个问题跳到了陈绍禹的脑海。而回答了这个问题后,陈绍禹释然,心中顾虑全部放下,纠结远去,执着前行而无愿无悔。
“我的本心或者初心是什么?是真正学到书法之精髓,还是将书法当成眼前的‘摇钱树’?”一个声音在心底不停地呐喊,得书法之真精妙,乃吾生所求!

 


▲(临李建中《土母帖》)

 

  2011年,陈绍禹重新做起了小学生,跟周鸿图老师从一笔一划学起。或网上学或面授,在学习传统本源技法的同时,深入学习书法发展史。“如果没有之前的努力,我是没有机会做周鸿图老师的学生的;如果没有之前的学习,我是根本望不到周鸿图老师这片风景的,因为只有你的审美达到一定高度,你才会发现更高层次的美,所以我并不是否定自己的过去,而是在我能发现更高的美的能力后的继续攀登,只是建摩天大楼,需要更深的根基……”陈绍禹说。
寻觅、传承书法根脉需沉下气来,静下心来,一点点去觅去学去练去悟去得,但在他人很少走的小径上跬步前行无疑要有不向时间屈服的定力,哪怕二十年,三十年……“我的路,我选择,我会坚定地走下去……”至此,我也为自己的奇之找到了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