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系部简介 开设专业 教学名师 教学活动 德育之窗 作品展示 联系方式
 
 
      当前位置: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网站>>影视动画系>>教学活动      
   

 

 

 

 


影视动画系教学活动

Teaching activity Display

 

浅谈《职业道德与法律》课程的教学创新

影视动画系教师 李瑞莲

 

  摘 要:《职业道德与法律》作为职业高校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,学校在重视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,应更加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,从孔子的“不学礼,无以立”便足以体现我国的教育理念自始至终都是以德育为本。因此应不断改革《职业道德与法律》课程教学,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职业素养,以求取得教学实效。本文在分析《职业道德与法律》课程教学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,对本课程教学创新改革进行了探讨。

 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,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。这些职业类学生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跨进社会,步入职业生涯。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如何,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。因此,我们更要重视树人为本,技能为辅的教学思想。《职业道德与法律》课程教学不断改革教学内容、教学手段、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,切实提高教学效果。

  一、《职业道德与法律》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

  (一) 当代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明显下降。

 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,生源素质明显下降,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未能升入普通院校的学生,综合素质都比较差,主要体现在:文化基础差、学习积极性不高、生活自理能力差、自信心不足、自制力差、不思进取、时间观念不强、法纪意识淡薄,迟到、早退、旷课现象严重,个别学生喜欢滋事闹事、抽烟、吸毒、沉迷网络;缺乏社会责任感;没有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,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,缺乏敬业、乐业、精业的精神,没有干一行、爱一行、专一行的正确的工作态度。从目前就业市场来看,很多刚毕业的学生因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,承受不了工作中的脏、苦、累、重而放弃就业机会或者频繁更换单位,个别学生甚至长期在家待业不愿参加工作。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差距较大。

  (二) 教学内容单调乏味。

  我们采用的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,章建人主编的《职业道德与法律》教材。教材内容主要以纲要性知识为主,案例大多为学生不熟悉的人物,个别案例陈旧、缺乏时代感。

  (三) 传统的 “灌输式” “填鸭式” 教学模式。

 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,课堂教学采用“以课堂为中心,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”的教学理念,沿用传统的“灌输式”“填鸭式”的教学模式传授知识。习惯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,把教师和书本的思想灌输给学生,师生都围绕书本转。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,忽视教学活动的双向性、互动性,学生被动接受,成为学习的机器,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,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。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职业道德的内容缺乏理解和内化,缺乏实践认知能力、分析判断能力,致使不少学生感到有些事好坏难辨,在遇到一些现象和问题时无所适从。这与提高学生素质、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难于相适应。

  (四) 重视专业技能课轻视职业道德课。

  由于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,不是升学教育,职业学校普遍存在重视专业课轻视德育课的现象。一方面,学校在教学上重视专业技能课和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,忽视学生思想教育课、职业道德课,大大压缩职业道德课时,有的学校甚至让学生课外自学,降低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考核标准。另一方面,学生也认为自己到职业学校就是来学习技能的,只要学好专业课,熟练掌握一门职业技能,毕业就可以找到工作,立足社会,所以对职业道德课在思想没有足够的重视,对上课内容不感兴趣,无心听课,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,更不用说掌握消化教学内容。所有这些都不利于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劳动者。

  (五) 评价方式简单。

  受中国传统考试制度的影响,对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测评采用理论考试,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着重大缺陷:重视知识考查,轻视能力和行为评价;重视教育者的评价,轻视受教育者的自主评价。因此,现行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,很难客观准确地反映教学实际效果和学生的真实能力,导致学校的评价结果与社会、企业的评价结果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。个别学生在校时道德素质评优,走上社会后道德堕落的现象屡见不鲜。

  二、《职业道德与法律》课程教学改革思路

  (一) 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,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。

  针对教材内容的不足,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。我们可以做如下尝试:

  (1)理顺教学内容顺序。例如讲完第六课:弘扬法治精神,建设法治国家,接着就讲第十一章: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和第十二章:依法生产经营,保护环境。然后才接着讲其他章节内容。

  (2)丰富教学内容。结合专业讲职业道德,例如针对航铁专业的学生,增加服务人员仪容仪表礼仪标准,由于所授内容针对性强,与学生联系密切,学生更有兴趣学习。增加时政新闻,及时把身边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,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认知能力。同时,我们可以增加了实践环节内容,例如组织学生到企业生产实习1天,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要求;组织学生参加劳教所、监狱等场所,与法官和犯人交流座谈,提高学生对尊纪守法的重要性的认识。

  (3)更新教学内容。尝试与传统文化,经典历史故事相结合,例如第一课:道德之美,将古代圣王尧舜禹、西周昏庸的周幽王进行对比分析,从而做到以史为鉴,增加道德意识。又如“家庭美德”这个知识点虽然简单,容易理解,但是学生在现实中仍然很难做到,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情感共鸣,所以在课堂上可以讲一讲关于自己的家庭美德故事,回顾自己的父母如何把自己培养长大的,如何操劳的,之后引导他们用心体会,引起共鸣。古人云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,这说明了思维要从问题开始。围绕问题,学生会又兴趣的参与讨论,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
  (二) 创新教学模式,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。

  陶行知先生说:“教是为了不教。”就是说要注重启发式教育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创造自由的环境,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,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,做到知行的统一。

  因此,教师应该转变教育理念,改革传统做法,创新教学模式,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,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。在教学实践中,我们可以主要通过采取小组讨论、辩论会、演讲比赛、礼仪比赛、角色扮演(如扮演执法人员、车站服务员、企业老板、企业员工)等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,促进学生对教学的参与,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,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,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。通过生产实习、社会调查、参观访问、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、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,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启发、受教育,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创新精神,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,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。通过案例教学、模拟法庭,精选案例,以案说理,以案释法。由于职业学生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较弱,而法律基础知识的概念和原理一般又比较抽象难懂,所以在教学过程中,我们特别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,将现实生活中真实、具体的青少年违法案例引入课堂,例如吸毒、贩毒案例,打架斗殴致人伤亡案例、盗窃案例、抢劫勒索案例、网络犯罪案例等。结合教学内容启发诱导,变抽象为具体,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,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法律的尊严和违法的后果,进一步树立法制观念,增强法律意识,使学生成为学法、懂法、守法和用法的合格公民。

  实践证明,通过创新教学模式,可以引导学生加入教学活动,将呆板型学习变为探究性学习,使学生在“体验中学”“在情景中学”“在快乐中学”,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,发挥学生的能动性、主动性,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,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,提高学生的法纪观念。

  三、结语

  教学改革不会一劳永逸,只有紧随社会发展步伐,关注法律制度建设,密切联系行业企业,及时更新教材内容,丰富教学内涵,改革教学方法,创新评价体系,才能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素养,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,实现《职业道德与法律》课程的教学目标,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的劳动者。

 

 

     
 
  © 版权所有:晓华工作室 138366449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