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岁创业,不务正业读了两麻袋书,
一匹黑马杀入中国策划界
放牛娃的策划传奇
——我院毕业生刘耕的故事
特约记者 王智君
不可思议!
佳木斯的商家跑去深圳找人做策划,是一件正常的事;而深圳的商家来佳木斯找人做策划,就显得不寻常。不仅如此,他们要找的这个人一个月只干一个活。让大老远来找他的“上帝”一个个交完了钱排号等待。
找北京的专家来佳木斯讲学也是正常的,但北京E-MBA云商学院请一个佳木斯人做品牌战略顾问,请他到北京给全国的总裁大鳄们分享策划心得,听起来真的有点匪夷所思!
那么,这个牛人到底是谁?他又是如何把自己从一个放牛娃策划成策划界的传奇呢?
1、放牛娃是村里的小秀才
这个人就是佳木斯市青年创业成功人士,名字叫刘耕。
说起话长,刘耕出生在巴彦县华山乡少陵村。20年前,因为家里穷,他初中没念完就辍学了。他不但不伤心,反倒乐得直蹦高。
因为,他可以干自己喜爱的事情了!
那么,刘耕到底喜爱什么?
他喜爱诗词、喜爱书法、喜爱画画,喜爱大自然。清晨,挂着晶莹露珠的牵牛花;傍晚,倒映着落日余辉的小鱼塘……他看见了,心里就有一种冲动,总想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。
别人看电视,都愿意看什么新闻啦,电视剧啦,而他愿意看文艺节目,什么画家采访作画了,诗人品茶吟诗了等等。
小学四年级的时候,他搭乘邻居买种子的马车,去县里买来了宣纸、笔、墨、颜料还有画谱和字帖。
从此,每到放学或者节假日,他显得比上学都忙,一会儿写字、一会儿画画、一会儿又念诗,妈妈看他不好好做作业,把他好顿训,但小刘耕却“恶习难改”。
过春节的时候,他家那才热闹呢,左邻右舍都来找他写对联;每逢学校或者村里如果有什么需要写写画画的事,也总是请他去一展身手。他成了村里家喻户晓的小秀才。
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,全县举办学生书画大赛,老师给他报了名,你猜怎么样?他写的字竟然得了一等奖。校长和老师乐得嘴都合不上了,特意在课间操的时候,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表扬了他。
这些都是发生在他上学时候的事,辍学了,刘耕认为可以尽情的鼓弄他那些喜好了。
刘耕不上学了,赶上家里的3头牛没人经管呢,于是,父母就让他“专职”去放牛。
刘耕放牛也不闲着,他把牛赶到草甸子,自己撅一根儿树枝在河边的沙滩上练字、练画,再过一会开始默默叨叨背诵唐诗宋词。
一天,村口大树下有两个高中生,他们为了迎接高考,正在背白居易的长诗《琵琶行》,背了几句卡壳了,赶巧刘耕骑牛打此经过,顺口接上了他们想不起来的下句。
高中生说:“呵,‘小嘎豆子’(小孩),不愧是小秀才啊!”
▲刘耕常常怀念的故乡
2、弃学打工替家里分担
1998年夏天,刘耕已经16岁了,他依然在放牛。
有一天,邻居的小伙伴儿跑来告诉他:“你不喜欢写写画画吗?我从收音机里听到个好消息,佳木斯有个三江美术学校,正在招生!”
一听学美术,刘耕像打了鸡血,一下来了精神头。可是,当他了解到一年学费5000元,三年需要15000元的时候,他的心又凉了。
刘耕家耕种10多亩土地,一年到头的总收入还不到10000元钱,刨出种地成本也就剩个三千两千的,而且他哥哥已经在上学,哪有那么多钱供刘耕去学美术哇!
这时,他母亲下了决心,砸锅卖铁也供,决不能让儿子放一辈子牛。
当年9月,刘耕拿着父母借来的学费,走进了佳木斯三江美术学校。
也许是有基础,也许是天生脑瓜子里有艺术“细菌”,刘耕总能触类旁通、举一反三,而且自学能力惊人,深得老师的喜欢,老师特意安排他晚自习的时候给同学们讲书法、诗词等课外知识。
虽然在三江美校的学习顺风顺水,但是,刘耕心里清楚,他的第一年学费是家里借的,接下来的学费还让家里借吗?刘耕抓紧时间对后面的课程进行了预习。
刘耕常想,自己已经18岁了,应该替家里分担了。在2000年快要放暑假的时候,他离开了学校,要去打工,去创造价值。别看刘耕年纪不大,可他特别有心计。在找工作之前,他做了充分准备,把以前在家写的、画的,还有在学校里创作的东西,挑了出来,夹到一个大本夹子里。他第一次找工作,去了一家广告公司。广告公司的沈老板看了他的资料,一下就相中了。再往深了一唠才知道,刘耕喜欢读书,还有奇特的创意和想法。沈老板一拍大腿:“你明天就来上班吧。”
刘耕不好意思地说:“但是,我不会用电脑。”
沈老板一扬手:“电脑是用人脑来支配的,就你这聪明劲儿,一学就会。”
谈好了工资,可是刘耕第二天并没有去上班,而是去尝试寻找赚钱更多、更快的活。
一个月后,他竟然在路上遇到沈老板。沈老板询问怎么回事。
刘耕说,家里为供他兄弟上学,已经欠了20000元的外债。
沈老板当即表示,可以把两年的工资提前预支给他,这样就不用为这个难题发愁了!
刘耕上班后大显身手,仅仅利用五个晚上就把电脑学会了。工作中,每个活他都用心构思,并能融合自己多方面的特长,非常受顾客的欢迎。
3、野心膨胀寻更大舞台
有一句话,叫作“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。”刘耕有野心,也不奇怪,没有野心就不是年轻人了。
刘耕看中了佳木斯最大的一家印刷企业,他想好了,要去那里展示自己的才华。犹豫很久,他跟沈老板说了心里话,沈老板虽然舍不得,但也只能叹息自己的庙小。
沈老板说:“你往高处走,我支持。考虑你家里现在的情况,那些钱你也不要挂在心上。也希望你有空经常回来。”
刘耕非常感动,但还是坚定地离开了。
2001年4月,刘耕推开了那家印刷企业的门,见到该企业的刘老板,开门见山就说了自己的想法:“我看过你们印刷的一本书,那书的装帧设计创意平平!”
刘耕是有准备而来,当场从怀里掏出那本书,并且把自己的创意和设计方案说了一遍。刘老板惊呆了,眼前这个年轻人,不可小觑呀!他不仅指出问题,还给出解决的办法!
刘耕第二天就上班了,当天就出手不凡,设计个大活,充分展现了他多方面的才华,让顾客大加赞赏。
刘老板喜出望外,她把刘耕叫到办公室,敞开心扉地说:“这回咱企业可有了顶梁柱,我啥大活都敢接了。明天你不用和他们挤在一起了,给你腾出个单间,再配备个大电脑!”
在刘耕没来之前,印刷企业的工作人员都把顾客当上帝,顾客说咋整,就咋整。顾客容易变,设计就得改,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。
刘耕改变了这样的模式,他提出了设计师要给顾客当老师的理念。前来做设计的顾客如果是想好了设计方案,刘耕不嫌麻烦,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帮助“丰满丰满”;如果顾客没主意,刘耕就帮助顾客梳理思路,拿出自己的见解。不管哪种,都要先和顾客达成一致。一致很快就达成,当顾客去与公司签合同、交钱,转身回来的工夫,刘耕的设计就完事儿了。
刘耕的工资涨了又涨,拿到的红包厚了又厚。当年的年底,他就攒够了20000多元钱,他赶忙去还沈老板的钱。
沈老板真是个大好人,他笑呵呵地说:“我这也不缺这些钱,等你什么时候挣了大钱,特别宽绰了再说吧!”
多年后,直到刘耕买了房子、娶了媳妇,当了爸爸,沈老板才肯把钱收下。
4、创业当中的奇葩事
刘耕在那家印刷企业做设计师,干了有大半年的时间,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。刘耕有了自己创业的念头。他向刘老板表明了自己的想法,刘老板开始是挽留,她说,像刘耕这样的奇才,连北京都装不下,劝他去深圳干,直接和国际接轨。然后又说,如果留在佳木斯,再换别的地方意义不大。
当刘耕说出自己想要独自创业的时候,刘老板感到很惊讶,但还是表示支持他。
转眼就到了2002年3月,创业得有个地方啊,刘耕到处找房子,真找到一个合适的,房子有100多平方米。因为房主没在,他留下自己的特殊名片——上面除了有姓甚名谁、联系方式,还有他的个人语录和创业故事。创业故事相当励志,介绍了自己是放牛出身,还有求学和打工的经历,因为年轻,有更大追求和抱负,盼望各路好汉和长辈多支持帮助……
房主姓彭,是一家商贸公司的老总,他看了刘耕的特殊名片,很是震惊,他给刘耕打电话要立即见面。
见到刘耕一聊,姓彭的房主说:“你是想干正事的年轻人,你就好好干吧。房子白给你用,算我支持你!”
刘耕觉得,免费的人情太重,所以一再推辞,彭总做了让步:“这孩子,你要非给钱的话,就一年给我1块钱吧!”
这1块钱租的房子,刘耕一用就是两年。
创业初期,20岁的刘耕还是以承揽包装设计的活为主。没有客户,他带上自己的“创业故事”,走街串巷散发。当年《三江晚报》也对他20岁创业的事进行了报导,慢慢的,他的名气越来越大了,活越来越多,设计费也越收越高。
▲刘耕在《三江晚报》留下的印记
可就在这时候,谁也想不到,刘耕隐居了。他不仅不去发传单,还拒绝了一些订单。
那么,他又要玩什么猫腻呢?
这期间,刘耕除了给女儿讲人生故事之外,也偶尔去大学讲讲课,但最主要是,他想要宅在家里消停地过上“读书破万卷”的小日子。从2006年到2014年,刘耕看过的书装了两麻袋,书的种类可全了,除了他喜爱的艺术之外,还有历史、哲学、文学、市场营销以及企业管理等等。
隐居读书的原因,后来刘耕揭了谜底。他说,把拳头收回来是为了打出去更有力!
也确实,之前,刘耕一天倒是挺忙乎,然而,他对自己的设计越来越不满意,没有更大的突破。
如何突破?他选择汲取更广泛的知识,用“知识面”当做支点,达到“撬动地球”的目的。
▲在刘耕看来,读书比挣钱更重要
另一方面,他又说:“在孩子小时候忽略了对她的引导和陪伴,老了怕是会后悔的。”这期间他还写了近百篇跟女儿有关的随笔和诗词,做了个文艺爸爸,这让刘耕有了幸福满满的感觉。
▲陪着女儿亲近大自然
5、转型借策划卖文化
2014年7月,一个开饺子馆的商家经人推荐找到了刘耕,请刘耕设计产品外包装。任务完成后,他在与商家闲聊过程中,商家说,为了宣传自己的连锁店,他安排人到各地发广告,加盟者依然寥寥无几。
刘耕听罢,给商家出了个点子:“你能找我刘耕也是因为有人跟你介绍,而不是你看见了刘耕的广告,如果你能在外地人聚集的汽车站附近开个生意红火的样板店,也许会起到比广告更好的效果。”
商家回去按照刘耕说的做了,这下火得不得了,加盟店开到外市县,到年底就达到了50多家,加盟费也挣了几百万。
在给某个饮料设计海报时,进行了重新定位;
在给某个酒庄设计包装时,注入了文化灵魂;
在给某个幼儿园起名字时,讲起了圣贤故事……
刘耕认真地总结过去:“其实设计能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没有那么大,自己却一直以此为生计;策划往往能给企业创造巨大的效益,自己却一直都是送人了。真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呀!”
多年的“寒窗苦读”派上用场了!
刘耕来了一个大转变,打出主营策划的招牌,并提出了“大文化主义品牌建造”的理论体系,对品牌进行以植入灵魂、融入文化为基础的全案包装和营销战略策划。
他的隐居结束了,也不低调了,在2014年11月9日,先是以一篇《一个不可救药的设计师》在设计圈里炸开了锅,然后又接二连三地在他的自媒体《田间歌者》上撰文宣扬他独特的策划理念,以及他策划的成果。当然也透过个人语录、诗词和生活随笔表现出相当厚重的学识和文化底蕴。
短短两年,随着策划作品的影响力越来越大,他的策划费也陆陆续续地从几万提高到了几十万。
有个开汽车4S店的女强人,年纪大了,到杭州买个别墅,准备在那儿颐养天年。她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,杭州有很多的上班一族,每天的工作餐就是捧着盒饭干吃干嚼,看得作为母亲的她这个心疼。因此,她想开一家像样的营养粥快餐店,挣不挣钱都没事儿,让年轻人吃得好,吃得健康是正事儿。
在她创业准备的过程中,竟然有好几个人都跟她提到了刘耕,她很好奇佳木斯会有这样一个能人,于是,打飞机就过来了。
刘耕从她的善良想法切入到精神,再具体到关怀,从关怀又提出了坚持……进行了大文化品牌全案策划和设计。这间粥铺有了“31天”的名称。围绕着“懂你31天,关怀不打烊”的精神内涵,完成了包括创业故事、歌曲、电影脚本、语言和行为规范等在内的一整套品牌包装策划和设计方案。拿到理念、文化和视觉三个沉甸甸的大本子,她如获至宝。
通过网络传播和口口相传,刘耕那真是门缝吹喇叭——名声在外了。宋老板是留韩博士后,在深圳从事医疗整形行业,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瓶颈,读了刘耕的一篇《策划人手记》,他满怀期待来到佳木斯找到刘耕。想不到,来的不是时候,赶上刘耕已经收了两个商家的钱,于是,让宋老板排号到三个月以后。
刘耕说,自己一个月只能干一个项目。宋老板给出高额的策划费,希望刘耕能挤一挤时间。没想到,刘耕不为所动。
宋老板在返回深圳前,去松花江边溜达,竟然看到了正在江边捡石头子的刘耕,他感到莫名其妙。
刘耕却说,加班加点、身心疲惫只能让工作更糟;心情愉悦,创意才能出彩。自己从来不加班,让工作给学习和休息让步,其实也是对策划负责、对顾客负责任。
宋老板听罢,认为刘耕说的有道理,只能先回深圳去了。
因为“排号”这个原因,暂时和刘耕无缘合作的不仅有台湾、深圳、重庆、海南、沈阳的企业家,甚至还有美国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和韩国等海外华人的老总。
▲田园生活是刘耕的最爱
6、被请进京走上高端讲台
2016年7月初,北京EMBA云商学院胡院长找到一名哈尔滨的学员,这名学员姓曹,开了一家设计公司。胡院长想请她给学院的女创总裁班做个logo。
曹老板说:“如果是个小项目我就安排人做了,这么大的事,可不能马虎。干不了我绝对不能瞅着,我可以帮胡院长找一个奇人,这个人才华横溢,目前隐居在佳木斯。”
曹老板也是通过刘耕的作品才认识的。很快,她联系到刘耕。
当时刘耕说了这样的话:“不是设计logo那么简单,logo的背后还要有文化和精神内涵,我必须要和决策人见面详细沟通才行!”
曹老板把原话转给了胡院长,寻思胡院长不得有啥想法?一个边陲小城的人,干啥这么牛哇?万万没想到,胡院长不但没有想法,反倒很高兴,一再说:“这个人,确实是高人。”
胡院长还说,为了策划得好而进行面对面深度沟通,这非常有必要,也是策划人非常负责任的态度。
7月8日,刘耕和胡院长在哈尔滨见了面。
果真,见面一交流,胡院长和刘耕思路碰撞出火花。俩人相见恨晚,从logo设计谈到了文化,又谈到了更深层次的精神领域,胡院长表明“女创”实际上是要打造一个社群品牌,而“女创”的精神就是先让所有的学员能够“做幸福的自己”。
胡院长突然问刘耕,怎么理解幸福?
刘耕打开了话匣子,最后总结道:“幸福的根源其实是心正。”
胡院长非常吃惊,他说:“我们正请北大的高贤峰教授创建‘女创’的《正心学说》理论体系,你刚才说的竟然和《正心学说》的核心思想一模一样。”
胡院长坐不住了,他起身对刘耕说:“这样刘老师,看来你只给我们设计logo是远远不够的,我请你给我们‘女创’做大文化品牌战略顾问,在不影响你学习和休息的情况下,请你尽量多给我们一些帮助。”
7月23日,“女创”在北京举行一个“班长回家”特训活动。主持人用洪亮的嗓音说道:“在别人加班加点,穿梭于大都市拼命抢单的时候,他却隐居小城,遵循着自然的规律,用平和心境过出平淡而满足的幸福。下面有请被世界遗忘的品牌策划大师——刘耕先生!请他给我们讲一下‘女创’logo设计的文化理念和‘女创’的大文化品牌发展战略!”
刘耕走上台,他慢慢地讲起了,陪女儿在江边拣石头的故事……
▲在E-MBA“女创”讲台
全文完
|